健康知识
“五月病”不可怕,调整心态是关键
又到了春夏之交,诊室里的学生和年轻的上班族多了起来,他们大多是因为学业或工作压力大而来就诊,表现为心神不宁,情绪低落,不愿上学或上班,食欲下降,夜不能寐,或早醒多梦。因为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有的患者会主动提及“我可能是焦虑或者抑郁了,我在网上也查了,很多症状我都有……”一天,有个患者甚至问道:“大夫,您知道‘五月病'吗?我是不是得了这个病?”
“五月病”,就是在春夏之交的五月份,因为理想期许和现实的差距,还有人际关系也没有达到预定状态而产生的厌倦易疲乏的情绪问题,又称季节性懒惰症候群。特点是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趣索然,表现为饮食习惯改变,失眠,对履行社会职责有抵触感,极度疲劳,反应迟钝或敏感。多数病例还存在各种身体症状,例如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睡眠障碍突出,多为入睡困难。其实,在精神卫生的诊断标准中,并没有“五月病”这个病名,这只是民间流传的一个说法,但却有一定的道理和成因。春季是生发的季节,人的神经系统比较兴奋,兴奋过度的同时抑制则减弱,导致生理上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出现焦虑情绪、失眠厌食等,经常会早上起床后觉得精神状态不佳,厌工厌学,这都与神经系统的失衡有关。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春天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会增高。大家都知道的“春困”实际上是人在春天生理上的一种自我调节。
“五月病”在学生中较为常见。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6月是考试季、就业季,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已经进入考前倒计时,不仅学生容易出现情绪障碍,甚至还有一些家长,因为过度焦虑前来就医。至于另一部分“五月病”患者,他们往往是对新年有很多计划和期许,但到了5月,感觉半年都过去了,计划进展却不怎么理想,人就特别容易感到沮丧和焦虑。
“五月病”并不是单纯的季节病,而是适应障碍症的一种,只要是进入新环境的人,谁都有可能在一年中任何时候发病。虽然很难与轻度抑郁症区别开来,但与抑郁症不同的是,“五月病”大多只会是一时之间的,只要习惯了新的环境、有了新的目标、转换了心情,症状就会渐渐减轻、缓和。因季节变换或压力较大而出现负面情绪时,要意识到这是季节性情绪波动,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不必太过在意,要及时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若长期存在上述症状,应尽快找专业机构就诊咨询,以便得到及时治疗。
那么,如果发现自己出现情绪障碍或身体不适时,该怎么办呢?首先,要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如果事业上没有获得成功,想办法增进自己的技能,从最感兴趣的事入手,或者再寻找其他成功的机会。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尤其在周末,譬如打扫房间、骑赛车、写信、听音乐、逛街等。另外,生活正常规律化也很重要。尽量按时吃饭,起居有规律,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提高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益于人的精神健康。晚上要少打游戏,少看电视,早点睡觉。其次,广交良友。经常和朋友保持交往的人,其精神状态远比孤僻独处的人好得多,尤其在境况不佳时,“朋友是良医”。交朋友首先是可以倾诉衷肠的知音,还要结交一些饶有风趣、逗人发笑、使人愉快的朋友。养成和朋友经常保持接触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和医治孤独和离异感,减轻“五月病”症状。另外,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对于摆脱“五月病”也有益处。对于学生群体,主要还是考前的疏导和干预,例如不要过于渲染紧张情绪,依旧保持适当的运动,这样对于缓解压力、改善睡眠都是很有帮助的。而对于懒懒的总是找不到成功感觉的上班族,如果把任务分小,把困难分成一个一个小的方面,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也就能时时尝到成功的快乐了。
“五月病”并不可怕,调整心态是关键。放飞希望,成就梦想,始于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