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学规矩 知规矩 守规矩——我院开展“寻找身边好规矩”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地弘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崇德尚贤、诚实守信、勤勉尽责、艰苦奋斗、和谐友爱、清正廉洁等优良传统,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知规矩、守规矩,推动医院廉洁文化建设,医院纪委面向全院党员干部职工组织开展了“寻找身边好规矩”主题教育活动,征集反映科室文化、行业规矩、家规家训等与立规矩、守规矩相关的故事和做法。
本次活动得到全院党员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经各党支部筛选,共上交征文91篇。文章主题突出,文体多样,有歌颂科室文化的,有讲述身边守规矩的人和事儿的,还有介绍良好家风家训家规的,将身边讲规矩、守规矩的小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充分展现出我院广大医务工作者遵规守纪、务实清廉的高尚情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经过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优秀奖20名,纪念奖30名,并将择优在医院官网和院刊上进行选登,让广大干部群众能够在品读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引导他们认真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言行,不断增强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切实提升患者就医的获得感。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存在各式各样的规矩制度,都需要我们每个人严格遵守,否则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将混乱不堪。医务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他们的医疗行为,关系着患者生命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对于广大医务人员来讲,更应该尊重规则、遵守规矩。本次活动的开展,有效强化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规矩意识,促使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知规矩、守规矩,严格自律,廉洁行医,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切实为广大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优秀作品展示
《规矩》
(门诊医技第一支部 李辉)
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是很多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但真正到工作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自律呢?
非常感谢我所从事的这个职业,从步入医院大门那天开始,就被灌输了很多的规章制度,每一项工作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执行,晨会提问,定期考核等。年轻的我曾经侥幸的想过“这项工作我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不是也没出问题吗?”现在想起来真是可笑,没有出问题是幸运,出问题是迟早的事。随着工作年限和阅历的增加,我逐渐发现每一个意外事故(工伤、车祸以及医院内的不良事件)究其原因都会有违规的因素在里边,事后想起来如果当时我能遵章守规就不会发生了!然而世界上又哪有后悔药呢!
从小的家庭教育告诉我,到哪都要守规矩,这句话后面应该是饱含了长辈对晚辈的浓浓爱意。也使我养成了到哪都会问“有什么要求?有什么规定?”的好习惯。在医院工作已经是第27个年头,从临床科室到急诊科再到现在的医技科室,作为一名党员兼护理组长,我不光严格执行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工作中也给自己制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我工作的区域纸质垃圾比较多,因此我尽量不往垃圾筐里扔其它杂物,方便保洁人员收取;科内的白大衣都在我的登记室更换,每周在洗衣房人员来收取之前,我都会检查大衣口袋内有无遗落物品;每天下班前我会把当天所有住院患者检查的条形码按科室分类,贴好口袋发放给阿福智运的师傅,以方便他们领取结果;如果在CT室加班,加班结束我会把控制室内杂乱的椅子摆放整齐,把一次性物品和药品补充充足,以便第二天使用。在我的带动下,每个人都养成了这个习惯,使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同事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和谐。其实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越是小的事情越能体现个人和团队的素质,在现代社会养成良好的规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还是那句话“到哪都要守规矩”!
《一位哭泣的表扬者》
(行风办 王红喜)
一日,我走进办公室,看到一位老人正在“哭诉”,同事高老师坐在一旁耐心倾听,时而给予抚慰。我不禁心中一凉,断定老人是来投诉的。待我仔细听了一会儿老人的描述后,发现原来老人是来表扬的!
老人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唯与老伴相伴而居,因老伴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且老人自己也年事已高,无力很好的照顾老伴,所以老伴的卫生条件不是很好。近日,老人的老伴出现皮肤破溃,需至医院治疗。来院前老人心中忐忑不安,担心医护人员嫌弃老伴脏,会对自己和老伴嘲讽或冷漠。不料,老人陪同老伴来到潞河医院后,分诊人员亲切地回答老人的问题,热心地指引老人前往相关科室就诊,接诊医生仔细查看了老人的伤口后酌情开具了医嘱,换药室的护士认真地为老人清理、敷药、包扎……
老人在面对孤独无助时选择了坚强,而在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时却老泪纵横,我们看似“日常”的工作温暖、柔软了老人饱经沧桑的内心,而老人流淌的热泪也深深触动了我。
我们医者,学的是“专业之规”,行的是“行业之矩”。所谓“规矩”便体现在为患者诊疗的点滴言行:热情耐心,不因贫富而异;认真仔细,不因洁污而异;操作规范,不因忙闲而异。我们的“规矩”中承载的是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之重托,一旦逾矩,便可能面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严重后果!所幸,在我们的医院里,每天都上演着一个个平凡却温暖的守规矩的故事,作为行风办公室的一员,弘扬高尚的医德医风、宣讲这些感人的行风故事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从此,众多的故事中又新增了一个“哭泣的表扬者”。
《我身边的好规矩》
(门诊医疗党支部 解佼佼)
古往今来,讲规矩、守纪律的故事比比皆是,像曹操的割发代首、诸葛亮的挥泪斩马谡都是讲究规矩的典范,数百年来为人们所称赞、被人们所效仿。韩非的《韩非子·显学》所说的“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也正说明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作为一名临床一线医生,行医过程中,减少漏诊、误诊率,提高疾病诊疗质量,是令我们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如何让患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如何成为令人信赖的医生,是我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当我看到我身边的王主任风雨无阻地每天七点半准时病房查房,梁主任日复一日每天早上八点之前都能准时坐在门诊开诊,这些简单的小事像无形中的规矩提醒着我,时间像一把戒尺,时间就是规矩。
当临床中我找不到患者术后反复咳嗽的原因,刘老师夜班时仔细询问患者找出了原因;梁老师对手术切口形状都要求细致入微;王主任对每个疾病认真的进行鉴别诊断。我想,细心是行医的准则,细心就是规矩。
当我看到罗主任刚做完手术一个月就返回临床岗位,我想,坚持就是规矩。
当临床中遇到紧急抢救,全科齐心协力做气管切开时,我想,团结就是规矩。
当我遇到不配合的家属和棘手的问题,吴老师冲出去帮我化解时,我想,互助就是规矩。
当生活中遇到困难,跟护士老师们、小姐姐们聊一聊豁然开朗的时候,我想,和谐就是规矩。
而落实到我自己身上,奉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行医理念,依照患者病情,合理用药,不必要的检查坚决不开,努力学习最新指南,紧跟医学前沿步伐,是我们年轻医师的规矩。
“好规矩”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是政治文明的一种理念。“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做讲规矩、守纪律的合格党员。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党章、党规以及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每个党员必须遵守的规矩,每个党员只有不忘初心、讲规矩守纪律,才能永葆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才能做到与群众血肉相连,才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早日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
我们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从我做起,让“好规矩”永远在我们身边流传。
《学家训 正家风》
(检验科 鹿翔凤)
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我很庆幸生在了一个家风很优秀的家庭,而且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才。
我的爷爷是四十年代的教师,自从我懂事开始,我听的最多的话是:做人要勤俭节约,与人为善,礼貌待人,诚实守信。特别是在我做错事的时候爷爷经常给我上政治课,教导他的儿孙们。爷爷奶奶是教师所以每个月都会有一些收入,虽然不多但让邻居们已是望尘莫及,但是各位长辈从来没有任何优越感,他们都非常和蔼可亲,无私的帮助邻居们。从我记事起,爷爷一直是个乐于助人、正直善良的人,只要别人开口,他尽一切努力帮助别人:一位亲戚家里比较穷,可是孩子学习成绩很好,每次孩子上学需要钱都会来找爷爷借钱,爷爷不管钱多钱少都会慷慨的借给,因为他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现在我这位亲戚生活过的非常好。
爷爷退休后一直致力于撰写鹿氏家族谱,经过多次的修改终于正式出版,并且自己出钱买了送给全村的每一家,因为他觉得这是我们鹿氏家族的骄傲。这本家族谱被所有的鹿氏家族人称赞,认为是一项不可超越的工程,厚厚的一本书包含着爷爷所有的心血。这就是爷爷的这种精神: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爷爷去世的时候几乎全村人都来了, 因为全村人都舍不得他离开, 看到现在村里的路,大家都会想念他,爷爷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这是爷爷写的家训,现在就挂在家的墙上,每次回老家都会站在墙边默默读过:
学家训告儿孙
我鹿氏家训,系警句名言。
常学多实践,世代永相传。
做人不容易,须从儿时练:
尊师孝父母,处处品行端。
年少涉世浅,学习莫贪玩。
珍惜好年华,永向高峰攀。
二十己成年,莫染坏习惯,
壮志须拼搏,大本再考研。
三十当自立,创业别畏难,
风浪多艰险,稳定掌舵船。
为人要正直,不拿昧心钱。
四十为中年,言行要规范,
分清忠和奸,敬业多奉献,
居功不自傲,待人要诚谦。
人过半百年,做事要老练,
上下有老少,八方要周全,
小事莫计较,得失何足念。
六旬不算老,切莫图清闲,
心系大社会,还要多贡献。
为人作善事,助人心里甜。
七旬八旬后,夕阳红满天,
起居饮食当,乐观才康健。
丝尽蜡成灰,光辉留人寰,
发扬好传统,永远记心间。
《规矩意识》
(疾控科 董文秀)
刚踏进疾控科的科室门,工作提示板的显眼位置“慎独”二字的科训首先映入我的眼帘,顿时感觉到规矩意识已经深深的嵌入到科室管理理念之中。在熟悉和承担疾控科工作的过程中,诸多方面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规矩意识在科室工作中的重要性。
每次中层干部交班会后,吴老师要求认真履行科室层面的传达,让我们做到传达内容有记录、被传达人有签字。这样做让科室内每一个人对目前医院的发展情况与动向,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反思,并不断思考目前自己的工作“步伐”是否与医院的发展保持了一致,为之而努力。
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到临床医生关于传染病处置方面的咨询电话,会遇到需要到临床科室协助处置传染病相关患者等特殊情况,在回答疑问和处置完成后,吴老师都会提醒大家将所经历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吴老师常常对科室里面人员说:“传染病无小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刚开始我不是很理解,甚至会觉得这样做有些繁琐,但通过一件事让我彻底改变了对此的看法。每年年底科室内每一位成员需要做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拿到任务的时候我脑袋里一片空白,我这一年都做了什么呢?我要怎么写呢?在我无从下笔的时候,吴老师提醒大家看看自己的工作记录本,查查科里处理事件记录本你就知道了。翻着一篇篇记录着的所经历的工作事件,一页页自己曾经参与的临床上所遇到的传染病相关疫情处置的工作记录,不禁感慨,原来自己在过去的一年竟经历了那么多。心中油然而生对吴老师要求大家培养规矩意识和习惯的敬佩。
在传染病相关方面的管理和科室管理方面,吴老师一直都是遵规守纪的典范。作为刚刚走进职场几年的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她严谨的态度督促、教会我在工作上养成良好习惯、树立规矩意识。“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意识潜移默化的印入我及科室内每个人的脑海中。日常工作中都会将自己承担的工作内容,逐一细化,做到有理有据,落到实处。有规矩、守规矩、具有规矩意识是我在目前的工作岗位学到的,也是我得到的最大的财富,会陪伴我今后的工作生涯。感谢科室里的各位老师,教育我、陪我一同成长!
《好规矩成就医院、成就科室》
无规不成圆,无矩不成方。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告诫人们立身处世乃至治国安邦,必须遵守一定的准则和法度。军队的战斗力来自于铁的纪律,而医院医疗安全的保证更是来源于严格的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管理。
众所周知神经外科医疗风险高,急重患者多,工作繁重。医疗安全是我们经久不衰的话题,如何保证可持续安全,是我们努力探寻的目标,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不断发现安全隐患,制定各类措施和规范去保障医疗安全。
在神经外科张洪兵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对神经外科急症救治已经建立完整的流程和规范,通过一次次的抢救重症患者使各级医护人员协同配合的应急抢救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出血原因多为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破裂引起,如果不及时诊断和处理,一旦二次破裂出血,将直接危及生命,我科建立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诊治流程,这样的病人入院后马上和CT室相关治疗组同志联系,行头颈CTA检查或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后,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和手术室联系急诊手术,抢救病人生命。因此,常有其他科同事说,你们科怎么这么喜欢深夜手术呢!我想说这是我们科的规矩,为了病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宁可牺牲我们的休息时间。同样配合医院小儿外科的发展,我们也开展了数例小儿颅脑损伤手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同仁们的高度肯定,同时也制定了小儿颅脑损伤诊治流程,保障了医疗安全,提升医疗质量。
因为雄安新区的医疗需求,潞河医院神经中心和雄县医院成立了“潞河-雄县医院脑科中心”。初期成立,需要医生护士长期入住帮扶,我们中心的医生、护士们都是抛家舍业,跋涉于雄县和通州两地之间,他们一次次克服自己“小家”的矛盾,一次次服从于“大家”的安排,任劳任怨,毫无怨言。许多人不理解,认为这样做图的是什么,我只想说因为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守规矩,什么是全局意识。
是的,当好规矩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一种信仰的时候,它将变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正能量,不断鞭策和鼓励乐于奉献的人们一直向前,最终使每个人身上都具备一种匠人精神,那就是对工作的热爱远远大过它所带来的金钱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