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关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大夫,我昨天晚上肚子疼,疼得很厉害,大约有半个小时才不疼了。”一位老年女性患者走进我的诊室,手指着自己的上腹部位。我警觉起来,立即给患者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果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向家属交待病情,呼叫平车,护送患者去CCU病房……这是我曾经在门诊遇到的一幕。由于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上明显增多。因此,对老年心梗的特点和治疗应给予充分关注。
所谓心肌梗死,是指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血管急性闭塞,心肌细胞因不能得到血液中的养分而死亡。大多数急性闭塞的血管是无法自行开通的,冠脉闭塞的时间越长,坏死的心肌细胞也越多。一般来讲,心肌坏死面积约20%以上就会出现心力衰竭(心衰)的症状,如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咳红色泡沫样痰等;当坏死面积达40%以上,会出现休克的表现,如低血压、四肢冰冷、尿少等。心肌细胞不断坏死的同时,随时可能发生可怕的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导致心脏骤停、猝死。即使没有发生以上严重的并发症,大部分未开通闭塞血管的患者,出院以后也会有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下降。
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常伴随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冠脉病变常为多支血管病变。同年轻患者相比,老年人发生心梗的合并症如心衰、心脏破裂和心源性休克更常见,死亡率也更高。研究显示,与45岁以下的中青年患者相比,65岁以上的老年心梗患者的死亡率升高5~15倍。老年人心梗后会出现典型症状者不足40%,最常见的症状是气短、呼吸困难,并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晕厥等非疼痛症状。心梗时的疼痛部位和性质均可不典型,除胸痛外,疼痛也可能发生在其他部位,如约10%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部分患者的疼痛可发生于头颈部、咽喉、下颌、肩背部;部分老年心梗患者胸痛轻微,不以为然,常导致就诊延迟。接诊医生也应该在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做心电图检查、抽血查心肌酶,以明确诊断。
一旦发生心梗,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开通闭塞的血管,就能有效减少心肌细胞死亡,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病死。开通血管的方法有两种,支架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最有效的手段是冠脉支架介入治疗。据研究统计,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死亡率约20%,而有效支架干预后,死亡率降至5%以下。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同溶栓治疗相比,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有降低死亡率的优势,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老年心梗患者心血管病死率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比年轻患者更能从急诊支架介入治疗中获益。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老年心梗患者病情越危重,越有抢救的价值,这时的支架治疗是救命的手段。高龄不应成为进行介入治疗的障碍,同时,还应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ACEI、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药物。
总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引起充分重视,子女们也应该时常跟老人提醒,一旦有不舒服,不要强忍,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带来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