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我院引进雾霾仓,开启雾霾与疾病研究新领域

发布时间:2016-09-16 浏览次数:
字号:
+-14

  1.jpg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峻,雾霾天气的频发使得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北京作为首都,近年来大气污染状况相当严重,PM2.5浓度一直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数共42天,其中仅在11-12月就出现22天重度污染,比2014年同期增加了15天。

  大气污染主要包括空气当中存在的各种粒径的大气颗粒物和各种气态污染物,与健康相关的主要有PM10、PM2.5、NO2、SO2、CO和O3,其中大气颗粒物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影响最为严重。大气颗粒物作为大气污染的一种,主要由大气中悬浮的各种固态和液态颗粒组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是小于10pm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其中小于2.5pm的颗粒物(细颗粒物,PM2.5)危害更大。大气颗粒物,尤其是PM2.5污染引起的雾霾天气导致能见度下降,“看不见蓝天”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共同忧患。大气颗粒物除了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外,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PM2.5的环境中,可引起人的肺功能降低、呼吸道炎症、慢阻肺、甚至肺癌等疾病的发生。同时,大气颗粒物中一些小粒径的超细颗粒物甚至可以透过气血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多器官、多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内分泌紊乱、肝纤维化、加速老化和老年痴呆的进程。此外,大气颗粒物污染还会降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增加早产率和人群糖尿病发病率。

  针对目前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以及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今年,我院中美神经科学研究所引进了世界先进的雾霾模拟仓(国内首个),研究在不同暴露情况下主要污染物PM2.5对人体多器官、多系统疾病的影响,结合相关的动物与细胞模型,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为PM2.5及雾霾的分子毒理效应在主要临床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研究提供依据。

  目前,由我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耿晓坤牵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雾霾(PM2.5)对多器官系统疾病的影响以及预防治疗措施的研究”获得了通州区科委资助项目。该项目由我院神经内科、普外科、血液科、内分泌科、呼吸科、妇产科、骨科、儿科、消化内科等十多个科室主任和科研骨干共同参与执行,现已完成前期方案论证,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国韦恩州立大学丁玉川教授、张克忠教授和俄亥俄州立大学孙庆华教授的指导。项目相关的一篇英文综述“Ongoing progress in cleaning China’s air: A novel outlook into pollution”已经在《Environmental Disease》杂志上发表。相信项目顺利完成后,会有多篇成果陆续发表,对我院科研实力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希望通过雾霾仓的引进以及雾霾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我院中美神经科学研究所打造成国内独具特色的雾霾与临床疾病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