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我院举行首届“低氧适应医学”国际学术论坛暨“低氧适应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
12月16日,我院成功举办了首届“低氧适应医学”国际学术论坛暨“低氧适应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来自北京市科委、首都医科大学、通州区政府、通州区卫生局的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揭牌仪式和学术报告会。
揭牌仪式上,我院院长纪智礼回顾了中美神经科学研究所筹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历程,并代表医院对各级领导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们长期以来给予潞河医院低氧适应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医院将结合总体科研发展规划,支持并推进实验室的战略规划与发展。北京市科技技术委员会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干事张彦斌和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于世疆共同为实验室揭牌。
揭牌仪式结束后,举行了首届“低氧适应医学”国际学术论坛。美国韦恩州立大学丁玉川教授从低氧概念的提出到动物实验开展再到临床试验的进行综述了低氧和缺血适应的研究进展情况;美国北德州大学金坤林教授分享了脑卒中的干细胞治疗最新的研究成果;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赵恒教授从哲学角度阐释了缺血适应在卒中治疗方面的重要意义;宣武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罗玉敏教授重点分析了缺血适应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转化前景;宣武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罗玉敏教授、孟然教授主要介绍了缺血适应在降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卒中方面的研究成果。与会者对报告会反响强烈,表示通过聆听世界知名专家的报告,了解到了缺血和低氧适应在治疗脑卒中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情况。
下午,“低氧适应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召开了未来的发展规划讨论会。各位专家纷纷发言,为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以及未来目标献计献策,确定低氧适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剂量、生物标志物、与药物等联合神经保护、蛋白水平的信号传导通路和免疫调节机制、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集科研和临床一体的低氧医学中心,十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低氧适应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老年病特别是脑血管病提供一种非药物内源性干预治疗措施。
“低氧适应”的概念是预先重复低强度的低氧处理能通过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显著提升机体对后续的高强度缺氧损伤的抵御能力,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低氧适应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宣武医院低氧研究室和我院中美神经科学研究所,于2014年8月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正式运行,实验室主任由宣武医院副院长吉训明和我院院长纪智礼共同担任。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方针是立足当前低氧适应医学发展前沿,瞄准缺血性卒中防治中存在问题,开展低氧和缺血适应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研究。